2017年6月15日 星期四

Apple 生產商透露 下代 iPhone 會加入無線充電



愈接近 9/10 月, 以往 iPhone 的發布月份, 就愈來愈多各式各樣有關新 iPhone 傳聞傳出。 下代 iPhone 會加入無線充電的傳聞一直不窮傳出。WWDC 的主題 "We're getting down to the wire",更令人聯想到 Apple 將會更注重無線技術。

黃柏漙 - 緯創 CEO

Apple 伙伴之一緯創, 主要為 Apple 提供組裝服務, 組裝 iPhone 的設備。在週三向傳媒確認, 今年稍後推出的下一代 5.5 寸的 iPhone 除了有 iPhone 7 的防水功能, 還會加入無線充電。

緯創的 CEO 黃柏漙在公司的年度股東大會中表示, 「過去歷代 iPhone 的組裝過程沒有大分別, 不過新功能如防水, 無線充電就需要不同的測試方式, 而防水功能就令組裝過程稍有不同。」

另外就有傳聞指今年 Apple 除了有新一代 4.7寸 和 5.5 寸 平面螢幕 iPhone 之後, 還會有另一款使用0曲面螢幕的 4.7 寸 iPhone。



 來源:Nikkei Asian Review | @OnLeaks

2015年5月27日 星期三

[產品測試] Asus VivoBook A501LX 初評測:「高效能之餘,薄得驚人」

根據互聯網消費調研中心報告,華碩作2014年第2大Notebook製造廠商,華碩的新機的技術不停地進步,一部比一部更作為耀眼。華碩推出了不同的Notebook系列迎合消費市場。當中以A系列筆記本最受歡迎,一係旗下最多產品的一個系列。
ASUS 最近推出了一款超薄的筆記本電腦。小編認為這款Notebook可與MacBook Pro 比拼。佢就係A501LX。

鋁合金外殼 同系最薄



A501LX 是一款多用途筆電,機身選選用鋁合金物機料,手感紮實得來又輕巧。機面用了深色鋁合金加上直紋拉絲設計。A501LX 的纖薄程度無疑是 A 系列中一大突破,纖薄的機身方便用家外出使用,而且易於攜帶。A501LX 有15.6吋全高清屏幕,亦使用全鍵盤設計,有 NumPad 方便辦公室用家。



深色鋁合金機面加上直紋拉絲令手指上的油脂很容易沾上,而且不容易清潔。

內建最新 Intel®Core™ Broadwell 處理器

Asus一般以N系列和G系列為頂級旗艦機款,而A系對象以中階電腦玩家和家庭用Notebook為Desktop Replacement為主。但這一部 A501LX 的配置要追上甚至超越Asus的一些N系旗艦機。


小編測試的零售版 A501LX-DM024H 內建最新 Intel® Core™ i7 -5500U 處理器。i7 -5500U 採用 Broadwell 架構 14nm architecture,為雙核心四線程處理器,基本時脈為 2.4GHz,Intel 官方數據的最高 Turbo 時脈為3GHz,而 Asus A501LX 的機身貼紙標出 Turbo 時脈可達 3.08GHz,可能 Asus 廠商已經預先提升 Max Turbo 時脈。
A501LX 內建 8GB DDR3 RAM,Intel®Core™ i7 -5500U 最高支援 16GB RAM。但 A501LX 採用一條 on board 4GB 和一條 4GB DDR3L (1.35v) RAM,令 A501LX 的最大支援記憶體只有 12GB,高階的專業用家可能未必夠用。
另外,A501LX 採用 NVIDIA GeForce GTX 950M GPU,15.6寸全高清螢幕,128GB M.2 SSD,500GB HDD,令機身更加纖巧和善用空間,A501LX 減去了光碟機。用家可以選用 USB 的光碟機。
電池容量為 48,336 mWh


Intel®Core™ i7 -5500U,8GB RAM,Windows 8.1

Intel®Core™ i7 -5500U,雙核四線處理器


全高清螢幕 喇叭音效凸出

A501LX 採用 15.6 寸不反光 IPS 更正 LED TN 螢幕,支援 1920 X 1080 解象度,屏幕色溫準確,色澤偏向自然,影像只有輕微殘影,即使用iPhone亦會影到,不過情況不算十分嚴,一般上網文書睇戲都應該無問題。由於是採用 LCD TN 螢幕,可視角度一定不及其他 IPS 螢幕機款, ,而且色彩亦不及 IPS 鮮艷。
A501LX 的螢幕亮度一般,在日光下或室外使用可能有難道。雖然未用上 4K 或者 QHD 螢幕,不過筆者覺得已經十分足夠。因為 Windows 8 對 4K 螢幕的優化不足,令市場上的 4K Notebook 上的 GUI 十分差,而且不少的軟件都未能完美支援超高解象度,所以小編認為現時購買全高清 Notebook 已經十分夠用。


令小編有驚喜的是此機的音效。Asus 的大部份 Notebook 都有自家開發的 SonicMaster 聲籟技術,不過質素一向參差不齊。Asus 旗下的 N 系列一向以音素為主打,不過這一部 A501LX 的音效絕對超越的 N 系到的旗艦機。

Let It Go (Disney's "Frozen") Vivaldi's Winter - ThePianoGuys

用 Let It Go (Disney's "Frozen") Vivaldi's Winter - ThePianoGuys 來測試,A501LX 的內置喇叭的音質的確不錯,一改小編對 Notebook 音質的睇法,不再只有高頻,中低音欠奉。A501 沒有 2.1 喇叭 Sub-Woofer 的那一種震撼感,不過中低音的發揮比很多中高階 Notebook 好得多。

事實上小編測試這部 A501LX 的時候同時試了 N 系列的最新機款 N501JW,比較上黎兩者音色都頗相似。雖然 N501JW 的最大音量比 A501LX 的大,不過當 N501JW的音量調到 80% 開始,就會「拆聲」,去到 100% 就直到「爆唒」Un頂able。A501LX 的環迴立體音效左右聲道分音準確,小編用 Dolby Atmos- "Amaze" Cinema Trailer 測試,立體感明顯,於觀看電影時臨場感不錯,令用家看戲打機時更為投入。

接頭齊備 萬事皆有 只差Display Port

Asus A501LX Port 頭方面都頗為齊全,包括有 2個 USB 3.0,2個 USB 2.0,HDMI,Mic/Earphone Combo,SD 卡讀卡器和 GigaLAN RJ45。雖然有 LAN 頭就唔應該投訴,不過 Asus 這款彈弓 LAN頭的質素十分差,用兩三個用彈弓就會壞掉。

左邊機身

右邊機身

正前面

簡單速測

採用M.2 128GB SSD 的 A501 開機只需要5秒,讀取速度只達 48X MB/s,不發其他廠商的M.2 SSD 達到700MB/s,而寫入方面只有270~280MB/s,表現一般。

小編相信,Asus 採用 M.2 SSD 的一個考慮因素是機內的空間。要同是有速度快的 SSD 和容量大的 HDD,同時放在 15.6 寸的機身,因好選用體積較小的M.2 SSD。

HFS128GB39MNC-2300 128GB M.2 SSD

HFS128GB39MNC-2300 128GB M.2 SSD

Fritz Chess Benchmark 測試 CPU 表現

配備 NVIDIA GeForce GTX 950M GPU 在 3DMARK 的測試中,Entry 得分為5645, Performance 得分3984,Extreme 測試分數 1306,分數一般,只足夠一般圖像處理,中階3D 遊戲等等。

3DMark 11 : Entry

3DMark 11 : Performance

3DMark 11 : Extreme

小總結:

大部份選擇 A 系列的買家都希望中階的款式,Asus 將這個系到推進高階電腦用家的市場,針對其它品牌高階家用機的機款。同時填補 Asus Notebook 中 七千到九千的空隙,令買機人士有更多選擇。Notebook 精要在講求輕便之餘,不失高效能表現,A501LX 做到以上兩點,纖薄的同時又配置高階的硬件規格。高階的硬件規格令 A501LX 的效能表現出色,支援用家生活各方面的需要。


硬碟容量有少少雞肋,500GB 話多唔多,話少唔少。用家如果不夠用又要加多一個外置硬碟,而且大多買家選擇這個價位都希望 HDD 部份可以有 1TB。


不過八千幾蚊的關口,一般都較少買家。現在的買家都希望能用四五千蚊就買到一部高效的電腦,期望零售價可落到八千樓下,相信到時應該不乏買家。

2015年3月14日 星期六

[你可要知道的OS X資訊] - Mac OS 上的Screen Shot

Windows 鍵盤上己經有一個專門鍵是"Print Screen",就是將畫面截圖並載到剪貼簿上
Mac的鍵盤沒有這一個鍵,截圖要如何做呢?
十分簡單,就是

Command + Shift + 3


同Windows 一樣,可以將整個畫面截圖

進階:
除了將整個畫面截圖,可以用 Command + Shift + 4
將畫面指定的部份截圖
用滑鼠畫出想截圖的部份


高級進階:
用滑鼠畫出想截圖的部份太麻煩?可以試一下
"Command + Shift + 4 " 之後 " Space "
就以截圖某一個App的畫面出來,不用滑鼠慢慢框出想截圖的部份,也不用截了多餘的畫面。
選了的應用畫面會被藍色後白,用TouchPad/滑鼠確認

2015年3月6日 星期五

[你可要知道的OS X資訊] - 為你的文件加上簽名

回應一個Podcast的Post,想一下最"Ding"一聲的Mac Tips
對聰聰來說,會是以下的這一個吧!

用了Mac一星期後,已經發覺OS X的Preview十分強大,你不用安裝其他軟件就能夠預覽不同格式(不同副檔名)的檔案,如.psd (Photoshop), .ai (Illustrator), .pdf (Adobe PDF) 等

聰聰以為能夠預覽這些文件已經十分厲害,之後才發現Preview的Markup Toolbar才是神器。
這個ToolBar可以為你的PDF等文件加上個人簽名。

以加簽PDF文件為倒,用Preview打開

「顯示方式」\「顯示標示工具列」
"View" \ "Show Makeup Toolbar"

點選簽名工具
你可以用TouchPad記錄你的簽名
又者用iSight Camera
聰聰選了「攝影機」


將簽名簽到一張白紙上,放到攝影機前
等一會,攝影機就可以辨認出你的簽名
按「完成」


點選你剛記錄的簽名,簽名就會出現在文件上了,可以另存一份/列印出來


聰聰試了幾篇後發現了幾個技巧,在用攝影機記錄你的簽名時,可以令電腦更容易辨認出你的簽名
  1. 黑色筆,簽名在白紙
  2. 將螢幕調至最光,照亮白紙,增加對比
  3. 白紙放在距離大約 5 ~ 10 cm 左右


2015年2月2日 星期一

[產品測試] Kingston HyperX FURY 速試

聰聰最近又入手了一隻新的一只SSD了,為自己的另一台電腦換一換景像
之前都有提到,聰聰手上用的是一隻Kingston SSDNow v300 的。
用了兩年,效能都十分平穩。
既然之前都用開Kingston的SSD,所以把Desktop升級到SSD的時候,就繼續選用Kingston的產品了
Kingston新的HyperX FURY SSD產品系到,將Hyper FURY產線帶到SSD上,繼續主打電競電腦產品,標謗針對電玩家優化,提高遊戲啟動的速度。
 
以120/128GB來算,Kingston SSD的性價比可算是中規中矩,不是最便宜也不算十分貴
以每GB計,大約HK$4/GB,可以對比的是ADATA SP900,不過口碑方面,Kingston好像略勝一籌。
不少用家都反映ADATA 的SSD會在幾個月內突然死亡。

主角 - Kingston HyperX Fury
買了一只HyperX Fury的128GB,用來安裝系統,軟件和遊戲都桌桌有餘。
空間已經多到可以用來玩Dual OS (裝了Windows 8 和Windows 10 :P)。

兩兄弟來一張合照:P

HyperX Fury 換上了紙做包裝,沒什麼特別:P (不用出動剪刀,可以用手撕開,其實幾方便)
和SSDNow v300一樣,都有跟上2.5mm加厚塑膠墊
同場加送一張HyperX貼紙。要貼在機背賣廣告嗎 -v-

HyperX Fury Specification
用上SandForce 2281炙手可熱的控制晶片,競爭力不錯。
用SandForce晶片,有即時的資料壓縮作用,可以減少資料寫入量,因為可以變相延長壽命。

廢話完了,測試一下才是重點
測試平台規格
  • CPU:Intel Core i5-3210
  • RAM:16GB DDR3 Dual Channel
  • Graphic:Intel HD Graphics 4000
  • OS:Windows 8.1
  • Test Drive : Kingston HyperX Fury - 120GB
  • Reference Drive: Kingston SSDNow - 120GB/ADATA Premier Pro SP900 128GB

AIDA64 Disk Benchmark:
Kingston HyperX Fury - 120GB

Kingston SSDNow - 120GB
新的HyperX Fury的線性存取高達526MB/S 比上一代 v300 高出22%
隨機存取的表達更好 高達638MB/s, 升級有33%
表現十分不錯。
平均讀取時間由0.21ms 提升到0.12ms , 加快了75%,表現出眾。

AS SSD Compression-Benchmark
Kingston HyperX Fury - 120GB
存取時間也相當快, 突破475MB/S, 讀取速度相當的穩定
寫入速度最高也接近200MB/S,可惜寫入速度波動幅度較大,

ATTO DIsk Benchmark
Kingston HyperX Fury - 120GB
128KB以上,HyperX 的讀取速度都達到標示的500MB以上
寫入速度也達標,都超越了標示的速度。
寫入速度高達523MB/s;讀取速度高達550MB/s

CrystalDiskMark 3.0.3
Kingston HyperX Fury - 120GB
ADATA Premier Pro SP900 128GB
可能受到SandForce 2281的即時的資料壓縮功能,兩款用SandForce-2281 Chips的SSD,寫入速度都比較遜色一點



用了Kingston HyperX Fury後的感覺:
  • 對比Hard Drive速度當然有明顯的提升
  • 對比舊的SSNow v300,存取大size文件時,也有感覺到速度加快了一點
  • 質量方面Kingston一向保持結實的造工,拿上手的感覺實在

  • 價錢的競爭力不夠,價錢企硬$490左右,沒有推廣優惠,Transcend 128GB 只要$430,港人比較"price-sensitive",貴一蚊就可能會轉牌子。
  • 受制SandForce控制晶片,寫入速度不夠,未達到中高楷電競電腦要求,略遼一點
對於要求不高,抱著試一試SSD的心態的用家,Kingston HyperX 都可以考慮一下,始終Kingston的牌子比較有保障

[你可要知道的iPhone資訊] - 解鎖你的iPhone

[你可要知道的iPhone資訊]

蘋果公司的一款"發明"真的令人又愛又恨的—就是保養查詢系統(保固查詢系統)

買了Apple 的電子產品,第一開機後,幾乎都一定要求用家連上互聯網。
因為Apple的電子產品連上網之後就會自動"啟動",在Apple的伺服器記錄下來,當作你的購買日期。
而這一件產品的保養期也會由這一天開始計算(FYI: Apple Product的保養期劃一是 1 年).

而當大家要用到Apple的保養服務(祝你們的iDevice一切安好😄),去到Apple Store的天才吧/指定的Apple 授權維修中心, 很多時候去不用帶你的購買單據去,因為職員都可以在網上查到你的保固期。

因此很多人都以為買了蘋果的產品, 不用保存發票也可以。

你可要知道, 這一張發票有另一個重要的用途 - 解鎖你的iPhone。

iPhone的用家都知道iPhone有一個Find My iPhone的功能。
(在iPhone的設定 -> iCloud -> Find My iPhone,可以知道有否打開) 

打開了Find My iPhone, 除了可以用iCloud.com查找iPhone的位置外,即使第三者拿了你的iPhone,做了重置原廠設定後,也要輸入一次iCloud的密碼才可以使用iPhone。

重置iPhone後,會有這一個畫面
 
如果你忘記了重置iPhone前,連上這一台iPhone的Apple ID或密碼,基本上就無法用這一台iPhone了

解決這問題的法寶就是那一張單據。

帶同那一張單據同iPhone,到Apple Store去,找一找天才,跟他們說明情況,並用單據證明你是iPhone的主人,他們就會幫你解決這一個問題了,可以解除這一個Apple ID鎖定的情況
(如果你購買時,是用電子貨幣就更好了,更容易證明了) 


小tips:
想查詢一下你手上的蘋果產品還有多久時間的保養可以去:


2014年12月8日 星期一

[你可要知道的iPhone資訊] 你要知道有關Touch ID的密技



用家可以利用指紋辨識來解鎖或在iTunes Store、App Store 和 iBooks Store 上用指紋進行購買授權。

要使用 Touch ID,到「設定」>「Touch ID 與密碼」
按著iPhone / iPad的指示就可以加入你的指紋。


當你記錄了指紋後,iPhone會自動順序將指紋命名 Finger 1, Finger 2…
過了一些日子,用家可能會忘記了哪一個是哪一隻手指。

iOS 8,Apple已經新增了一個功能讓用家可以分辨一下

在Touch ID & Passcorde這一個頁面,用家可以將手指放到Home Button上


如果手指指紋和Touch ID中的其中一個記錄相乎,對應的Touch ID記錄就會反白顯示
用家可以點一下,可以自定命名那一個指紋。
這樣可以方便用家有需要時,刪除某個Touch ID記錄。

你要知道有關Touch ID的五點.
  1. Touch ID感應器的解像度高達500ppi (pixels per inch)
  2. 一部iPhone/iPad,同一時間最多登記五個手指。
  3. 每多登記一個手指,Touch ID 辨識手指的時間便會略增。
  4. 兩隻不同的手指,在Touch ID感應到的指紋特徵,只有五萬分之一的機會會是相同
  5. 以下三個情況,Touch ID功能會暫停:
    • 重新啟動 iPhone/iPad 之後
    • 鎖定 iPhone/iPad 已超過 48 小時
    • Touch ID 驗證失敗五次以後